第(1/3)页 苏州府昆山县,老朱和马娘娘一身朴素的行走在乡间小路。 汤和带着两名侍卫跟在身后,更多的护卫则在远处警戒。 路两旁是整齐的农田,田间有许多百姓在劳作,还有一些小孩子在地头玩耍。 一幅欣欣向荣的美好画面。 老朱神情里非常的满意,嘴上却说道:“冬日还需劳作,百姓苦啊。” 马娘娘岂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,却并没有配合,而是故意说道: “都是当政者无道,才让百姓终年劳作不得片刻喘息。” 老朱脸一黑,这媳妇一点面子都不给啊。 只是还不等他反驳,就听路边一放羊的老汉说道: “大妹子这话可说不得,若没有太上皇和当今圣上,百姓哪有今天的好日子。” 老朱顿时乐了,朝马娘娘使了个得意的眼神,然后蹲下身笑呵呵的道: “老哥此话怎讲?” 那老汉也是个碎嘴子,见老朱搭话顿时就打开了话匣子: “我前半辈子经历了北元乱世,那世道才是人吃人。” “地全是大户人家的,就我们村和隔壁村,全是一个姓赵的大财主家的。” “两个村子的人,都是他们家的佃农,未经他们家允许,路边的一根草都不能动。” “一年到头忙碌就为了混口饭吃。” “后来乱世一起,连饭都吃不上了,草根树皮都吃光了。” “等到太上皇建立了大明,我们的日子……嘿……” 朱元璋见他一言难尽的样子,非常的好奇,追问道: “大明建立后怎么样了,老哥你怎么不说了。” 马娘娘似乎猜到了什么,露出一幅看好戏的表情。 老汉左右瞅了瞅,小声说道:“我和你说了,你可别乱传。” 老朱一拍胸脯,说道:“老哥放心,咱这张嘴那就是铁打的,保准不外传。” 老汉这才说道:“大明建立后,我们也就是从牛马不如,变成了牛马罢了。” 老朱大吃一惊,没想到会是这個结果。 马娘娘戏谑的表情,更是让他脸上有些挂不住。 不过他也没有和老头置气,而是不服气的问道: “为何会如此?咱可听说太上皇最恨贪官污吏,爱民如子……” 老汉应该是嘴不把风,听到这话顿时乐了: “嘿,要说太上皇恨贪官污吏老汉不反驳,要说爱民如子……” 说到这里,他反问道:“听口音老弟是北方人吧?” 老朱点点头,说道:“北方人,过来做点小生意。” 老汉说道:“那就难怪喽……这么给你说吧,洪武十六年以前,我们这里的田税是别处的两倍。” “还有苛捐杂税加起来三十多种。” “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好,能混一口吃的。” “要是年景不好,辛辛苦苦劳作一年,最后一算账还要倒欠朝廷一大笔。” “为了纳税,多少人被逼的卖儿卖女。” “生了孩子养不活只能溺死,我们村东头乱坟岗里面有个大坑,就是专门用来扔死婴的。” “老人为了不拖累孩子,选择自我了断的也不在少数。” “那日子……惨呐。” 老汉一脸的不堪回首。 这话无异于当面抽大嘴巴子,朱元璋彻底破防又羞又怒,面容也有些狰狞起来。 老汉也被他的表情给吓到了,一时间不敢说话。 这时马娘娘上前一步,拍了拍老朱的手,说道: “你看,一说起悲伤的事情又开始急了。” 然后对老汉说道:“我家老头子当年也不容易,打小给人放牛,父母兄弟都饿没了,就剩他一个人熬了过来。” “所以一提起这些悲伤的事情啊,他的情绪就会失控。” “不是针对你的,老哥不要害怕。” 老汉拍了拍胸口,心有余悸的说道:“老弟刚才的眼神太吓人了……” “哎,理解理解,都是苦过来的。” 然后他忽然想到什么,说道:“老弟这经历,倒是和太上皇差不多啊。” 老朱两口子:“……” 马娘娘趁机转移话题道:“既然太上皇当政百姓日子不好过,老哥为何还说他的好话呢?” 老汉顿时就忘了方才的事情,滔滔不绝的道: “以前是我们老百姓见识短,不懂国家大事,只觉得太上皇严苛。” “前两年朝廷弄了预备役,我四个儿子六个孙子都去参加过训练。” “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,我们才知道太上皇也是没办法。” 马娘娘故作好奇的道:“哦,此话怎讲?” 那老汉愤愤的道:“还不是北元造的孽,虽然大明建国了,可北元余孽一直想打回来。” “为了彻底将北元击败,太上皇只能征收重税养活军队。” “听说北方更惨,人都快打没了。” 第(1/3)页